減肥邏輯

我一直以來不明白的邏輯。

減肥公司一直以來都以「成功減去某些重量後,會退回按金」作招徠。

換句話說,即是當客戶付款參加的療程不成功,就得付款;而成功才會得到退款。

作為一個服務供應商,當然想收足款項,而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止客戶付款後得到成效。

客戶繼而會得到毫無效果,甚至反效果。

相信參加的人是最先把腦袋減掉才會加入的吧。

人生教練

因為電視台一個真人SHOW節目,了解到香港原來有一個叫做「人生教練」的行業。

一個人踢得好,他能成為一個足球教練,教人怎麼踢足球;
一個人語言說得好,可以教人怎麼講一種語言;
一個人煮飯造菜做得好,也可以成為烹餁老師,去教人怎麼造菜。

但「人生教練」是什麼呢?

一個人的人生怎麼才算得上是活得好, 大概沒有一定的準則。

事業有成但活得不高興的,大有人在;
長得漂亮,命途坎坷的,也不缺人;
滿身名牌,內心自卑的;
相識滿天下,但內心空虛的…

每一個人都有缺點,
每一個人所追求的事情都不一樣。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你心目中的完美人生,
並不等於別人的夢想。

人生是自己活出來的,
一個人要靠另一個人去教導如何活著,
這個人的人生不是很悲哀嗎。

假如耶教是我列袓素來都不認識的…

申命記
13:6你的同胞弟兄、或是你的兒女、或是你懷中的妻、或是如同你性命的朋友、若暗中引誘你、說、我們不如去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
13:7是你四圍列國的神、無論是離你近、離你遠、從地這邊到地那邊的神、
13:8你不可依從他、也不可聽從他、眼不可顧惜他、你不可憐恤他、也不可遮庇他、
13:9總要殺他、你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將他治死。
13:10要用石頭打死他、因為他想要勾引你離開那領你出埃及地為奴之家的耶和華你的神。

假如耶教是我列袓素來都不認識的,
我信還是不信依然要被打死嗎。

陀螺

陀螺,
是一種玩具,
繞著中心軸旋轉,
平衡於陀螺尖端的一點。

颱風,
是熱帶氣旋的一種,
繞著風眼旋轉,
由冷熱空氣、高低氣壓影響下形成,
跟據科氏力慣性旋轉前進。

跟據角動量守恆使它們在旋轉時保持垂直,
颱風可以說是空氣陀螺。

好了,
大家有玩過陀螺吧,
要它們轉向、反彈、減速,
我們不必用東西把它整個擋掉,
只需要讓它們旋轉的尖端作少許影響就行。

在平滑表面推進中的陀螺,
突然改變成粗糙表面,
它就會減速。

在它的路徑上加一粒豆子,
它就能輕易轉向。

屏風樓確實是無法將颱風整個擋掉,
但,有必要嗎?

李氏力場

話說,
香港有個李氏霸權,
樓宇住屋、
股票市場、
交通通訊、
乃至柴米油鹽生意都有渉足。

假如,
香港放一天假,
李家口袋會少了幾多,
我們無法估計。

傳說,
為了避免因為天災颱風而休市放假,
香港有個李氏力場。

李氏力場是一個廣泛於香港流傳的惡搞,「虛構」香港首富李嘉誠發明了一個能阻擋颱風吹襲香港的力場,因此令近年香港較少受到颱風正面吹襲而導致停工停課,即使有颱風襲港,都會在周末或下班後至上班前的時段出現,令股市不受影響,市民也不會因颱風而獲得額外的假期。
﹣維基百科

這個力場要做起來的話,
這個設施應該會很大,
投資成本也高,
「怎麼想也沒可能真的實行吧?」
大家都是這麼想著,
繼續想這只不過是個悪搞。

這樣實在太小看了李大實業家的商業頭腦了。

力場,
你根本就每天都能看到,
他沒有花費李氏什麼額外投資,
也輕易能在財務報表上正常伸報,
還為他帶來豐厚收入。

力場,
有另一個名字:

屏風樓

 

 

Continue reading 李氏力場

擁抱現在

小說別看太多,
會有錯誤的投射,
要求太多不切實際。

別再說你從前的他會對你怎麼怎麼,
那個他已經是從前,
他待你的方式並不成功,
他也不是真的好,
所以他才成為了從前。

你不能受氣,
對方也不能,
每人退一步好嗎。

是有點累,
累了便睡啦,
不要再爭吵了。

寫在內側。每當變幻時

每次當幸福好像要來的時候,
總有後著。

滿以為能出差,可以見識體驗;
最後麻煩每一個人為我張羅奔波。

我討厭這樣,
比起身體上所受的痛苦,
比起對將來未知會變得多壞的情況而恐懼,
我更討厭給人麻煩。

我在人生的頭二十年都負累夠了,
我確實聽得、記得清楚某些日子、不同的人都這樣說過。
然後,在過去的好幾年,
雖然也受過一些人的恩惠,
但始終,未到最壞的情況也不敢張聲。

本來我答應過我會去做身體驗查的,
沒想到當晚更痛。

嗯。
我卻發現我隨行藥物中,
止痛藥根本不夠多撐三天。

本來,我以為日本沒有診所這回事,
所以覺得不舒服便直接去病院,
想著只要能拿到止痛藥,
能撐到回來看醫生就好。

一大清早,打擾了在美國的朋友
(幸好美國是黃昏)
問了一下,他叫我去聖路加国際病院,
因為那裡應該有能講英語的醫生。

可是我只想在附近拿到藥就回來,
到酒店前台問了一下,
原來有間病院就在三分鐘的路程。

沒想到在癌研有明病院的先生,
初步診斷我是虫垂炎。
查了一下字典,即是盲腸炎啊,
大家立刻大為緊張。
我卻覺得痛楚稍微舒緩,
又未至於痛成要大家為我做這麼多的程度,
只想拿了止痛藥就走。

後來又應保險公司要求,
要到聖路加拿取安全飛行證明,
再一次進醫院。
基於新患只能在早上登記,
而虫垂炎的後果可大可小,
所以就進了救急部,即是香港的急症室。

做了一系列的檢查,
驗血,磁力共振,X光。
CT Scan真不是一般的難受,
全身都想把造影劑噴射出來,
那種灼熱,連耳道都感受得到。

檢查完了。
然後呆等到睡著了又醒。

一直在訊號圈外沒法和外界接上…
比起病情這更讓我著急。
在facebook偶然在我上廁所時接到ろすさん說現在在來院途中(!)
千辛萬苦才能回覆得到叫他不要來。
(softbank經常圈外)

護士突然喊我。

說要立刻到產婦人科。
我迷惑了。
她以為我不懂,
但我不解的卻是…
不是說虫垂炎嗎?

總之又照了一下內窺超聲,
說卵巢有個腫瘤。

嗯。

這次最壞的情況是癌吧。
而且在父母都有過的情況下,
我是高危的族群。

嗯。

當下沒想太多。
暫時不用做些什麼緊急的事情,
不用繼續打亂行程,
不用麻煩更多人就好。

嗯。

沒想沒想,
直到今天早上,
在外邊一個人坐著,
有點輕鬆時,
突然想哭。

我這樣的人,
其實沒資格戀愛吧。

比起身體上的苦,
更加苦了別人吧。
我生來要自己背負的,叫命運;
至於認識我的,和我一起背負的,卻是擔子。

而且還這麼短的時間。

是不是不應該這麼自私,
反正自己都慣了一個人。

就趁著不還不是萬劫不復…

「分手吧」

還沒到喉嚨,
又吞掉。

進退維谷。

怎麼辦…

我已經不知道我能做些什麼。
要說忠於自己,也…

連自己也不知道想怎樣。

一方面想得到安全感,
一方面不想變成高調自私的人。

時機

快要停不下來。

已經壓抑夠了沒。

這個世界什麼都講時機,都靠先到先得。

出生、考試、排隊、戀愛、工作、買賣。

原來痛苦也講次序,稍稍落後,就連吐個苦水的權利也沒有。

別再站在道德高地看人,說著人應當怎樣怎樣,想著別人的努力總是輕鬆。

之於壓力

壓力。來自各方各面。
從外到內的,由別人給予自己;
從內到外的,來自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要求。

壓力誰都會有。
成功的人因為毫無壓力,所以輕鬆地變成功的,少之又少。

問題是如何管理情緒。

今天你在能夠逃避的壓力之中,盡量不放棄去學習如何管理情緒吧;
以後你總有各種各樣的,不能逃避的局面。

玩個遊戲,game over了,就重來吧。There’s nothing lose。

從別人的成功之中,有能學習的地方;
在別人的失敗,也得借鏡。

總有得著。

冗言:六月十六

記得我這樣說過,人的耐性是有額度,當耐性消磨到底,就開始消磨愛。直到今日,也深信不疑。

予取予求、予取予求,就會開始希望對方消失。直到相信對方消失才會有幸福。明明一早就有機會補救;明明曾經付出那麼多。

沒有放棄,為的只是責任再加一點點的心軟,還有是小小習慣吧。

最後最後,不介意對方消失,只不過是不願意由自己親手殺死。

在問為何每一個人都害怕你之前,能否逆地而處,想想你是如何待人。

罷了罷了,該看的人都不會看到。罷了罷了。

冗言:說話的技巧

詞窮理屈。

從事隔年月的經驗反思。雖然那段日子相當受壓抑。

明白到有些話別要說得太清楚,有些話需要讓人說得更清楚。

必要的是,要僅記不要將受過並捱得過的痛苦加諸於別人身上,自己能受壓不代表對方能夠。
我發現自己開始有那樣的傾向…
從前的人學不會的這一點,不代表我也要犯同樣的錯。

白手興家的人要求永遠都高。

終於明白當初在私人時間也被巧言令色,可能也只不過是訓練的一種。
但那時也著實痛苦。

我也討厭那樣單向的訓練,不公平。

要大家站在同一水平說話,除了揠苗助長也可以是俯身而行吧。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懂得一人走一步這件事。

可以做到的可能是在要求別人前行一步之前,自己先行一步。

冗言:偽

認為一切公布消息都是真實的只不過是一廂願。

但,假如你安於那樣,亦無不可。

原發如是,暴亂如是。當要掩飾,要造假時,連一整個城市都能偽造出來。

人只相信他所願意相信的真實,樂觀的人樂觀,陰謀論人陰謀論。然後,又有一些在動搖。

 

我親愛的朋友們

仗義每多屠狗輩, 中流砥柱不知退;
問起誰家好兒女, 浪裡白條不為己。

人家說,交心的朋友大多識於微時,
那個還沒有學會對人以「條件」來衡量的時期。

人大了,錢掙多了、書唸多了,卻對人有要求了。

至少,要跟自己平起平坐了;
開始,要猜度別人能為自己做什麼了;
學會了等價交換,變得不喜歡付出了。

我們都不再單純了,
不再想能為喜歡的人們做什麼了;
快樂不再是一種回報了。

我們都變成悲哀的大人了。

這樣真的好嗎?

負心都是讀書人,船過總待水無痕;
始知莫怪五斗米,只怪讀了大道理。

書本身沒錯吧,
只看讀的到底是大道理還是厚黑?

莫問別人能為你做什麼,是你能為人做什麼。

你都不付出,怎麼有人能為你付出。

雖然曾經也為人為到焦頭爛額…

能一起笑的人不多,
痛苦的時候,來拍一下肩,盡在不言中。

我一直都十分珍惜,那些能交出赤子之心的大家。

我可不是只對情人肉麻的!:P

冗言。傷害

其實心直口快只是不負責任地傷害人的籍口…吧

我知道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但不理會的話,可以將每一個人都傷害

年輕時我都有肆無忌憚地傷害人過,也曾被人傷害過

已經不是小學生了,不能再我行我素

長大的過程,應該是學習如何變好,而不是學習合理化自己行為的詞𢑥

朋友家人情人同學同事,根本無一個是奉旨要對自己好。好的時候要感恩,不是感謝你天上的父,是對你好的人本身。經歴除了要讓自己小心世途險惡以外,在受傷的過程也得學到如何糾正自己的錯失。

從前,我覺得要說對不起很難。因為我是遵從己意而行,講對不起就是代表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錯。我要講對不起,我必得先反省才說,不能是空口說白話。

這是原則。到現在,要學的,不是跳過了反省的階段,而是如何迅速地找到自己所作事情的壞處。

我講的對不起,都是真的對不起。

人與人之間真的好奇妙。我只想珍惜我喜歡的大家。

每一件事,做的時候,都是自己覺得對才會做吧。要認錯真的好難。

但難都要做。已經不再是十五歲。

 

冗言。五月十日

自知曾是那樣的人,看到別人在重蹈自己覆轍,心裡真的很鬱悶。

很想阻止事情像我從前那樣變糟,但其實無能為力。當初我也沒有好好聽取別人的勸戒。

也許是天生的情緒調解員,大家總是一開口就來吐苦水。

道理總是沒完,錯,總是由自己來犯,身體才會記住。

刻不容緩﹣公民教育

從小到大,父親教導我們要守規矩。

小時候,家裡算不上富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中小學、大專的時候,政府的書簿津貼之類的補助,
縱然是合資格,我們家沒有申領過﹣﹣
父親說,要把機會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唸大學的錢,也不是拿家裡的。
能真正明白,學費的得來不易,才能更加努力讀書;
才認清自己是因為真正喜歡讀書才去讀,而不是為了逃避工作。

眼看過拿了教育補助的錢去買電話、買股票的, 把錢翻兩翻,
得到了更加多生活享受的例子一點也不少。

父親教導我不能自私,不花氣力拿到超過自己所需要的,就是貪。

成長過程中,這種想法,曾經被多少人取笑過無知,
說我是不知貧苦,不會明白錢是有多重要。別人的自私,也有讓我吃虧過。

今天,我看到多少人在羨慕日本的互助、秩序;
羨慕別人的企業良心;
羨慕媒體在報導之時不忘尊重。

有多少人心裡有想過移居這樣的國度?

今天靜下來反思,
若在其中,你是否能夠不起哄鼓燥;
你是否能夠不把糧食日用囤積居奇;
你是否能做到分享互助?

與其花時間讓孩子﹣﹣
學習多一二三四五種運動;
學習六七八種語言;
花少許時間,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好人吧。

今天你,
是否真的需要多買一部相機?
是否真的需要新電話?

今天我,
將不是自己勞力得來的,悉數捐出。
把機會,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你呢?

正義

什麼是正義呢。

一般認為是社會公義,被受道德所規範。

但現實是,維護一些小撮人利益或是復仇的時候,傷害人的時候,人們最愛打著正義的旗幟,一切都變成合理。

Two wrongs didn’t make a right.

請緊記:對方錯了,也不代表你去傷害他的你就是對的。任何時候傷害別人也是錯。有時言語比起任何武器都鋒利。

 

在天災人禍之時,能否暫且放下國仇家恨呢!中國人!

寫在界限街以南

住在士美非路,全港碩果僅存的,英文街名只有一個字的街道。Smithfield,沒有Road 字在後。因為Field 就已經是街道。Field 就是 field,Road 就是 Road。

280px-HK_Kennedy_Town_Smithfield_2[1]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可惡的是,Google Map 把它冠上了Road,整件事變得冗贅。

該道路除了是香港島上少數以「路」作為後綴的道路之一外,其英文名稱「Smithfield」也是香港少數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

2007年2月2日,地政總署公告欲將道路名稱改為「士美菲路」(Smithfield Road)[1]。其後地政總署放棄更改英文名稱,同年10月18日的公告只擬把中文名稱更名為「士美菲路」[2]。

(來源:Wikipedia

在界限街以南,街道名稱都是充滿英國文化氣息,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點滴。又何必急於把殖民地色彩去掉呢。即使真的要改,請把它改成更好的--君不見新界北的街道都是兩個中文字堆砌出來的名字,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也絲毫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名字。

例如:天水圍近香港濕地公園一帶,有天秀路、天暉路、天影路、天瑞路、天葵路等等。

我不知道天上有葵花,也何以天會有影子。

不是要崇洋媚外,只是在擁抱袓國文化以外,也請多加思量罷。

英文閱讀報告

幾乎每一天都有人用「英文閱讀報告」為keyword來search到我的BLOG。而且還是本站的最熱門搜尋字詞。

現在科技進步,人就變懶惰。抄功課並不是新鮮事,從前問同學借的來抄,現在從網上copy and paste。因為沒有經過手抄的部份,就無法在抄的過程之中實時增減修改功課的內容。反正都是一兩個按鍵,為什麼還勞師動眾去改什麼呢。

參考是沒問題,但需要技巧。要記住,你有多容易找得到,老師也同樣容易找得到。即管直接COPY,沒關係,不用腦袋是你的事,我也沒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

明明什麼書只要打個書名,總有一些長也好、短也好的評論能找得到吧。純粹地搜尋閱讀報告,連書名都懶去找一個!那其實你這功課交不交也沒關係,反正不用腦的不是我。

英語裡有一個字:Plagiarism,翻成中文是學術剽竊。是偷,是搶,是最好不要,但做了的話請不要留下痕跡。

延伸閱讀:

小中学生も「コピペ」時代 盗作チェックいたちごっこ(日本語)

博談

一直以來,看很多的blog,rss reader 長年累月都積存著過千的未讀文章。由新聞政治、到科技玩物乃至風花雪月都有。

曾經,我以blog與日記之間的微妙分別而執著。認為文章理應意有所指,或是發表文藝。最好遠離工作、遠離生活。

小時候,老師教導,即使是日記文學,亦應避免寫一些每天重複的生活流程。

不解的是,有好些blog是以日誌形式存在,而且不乏讀者。這種生活日誌,對於並不認識作者的人們,吸引之處到底是在哪裡呢?也有看這一類別的,是很有趣不錯。但還是寫不來。

小時,在作文考試時,最弱一環就是議論文,對於沒有研究得很深的事情沒辦法突然之間作個論點。曾被狠批:言之無物。

現在寫得最多的卻不是最手到拿來的抒情文以及敍事詩。

寫blog以來,常想保持客觀,盡量抽離。

我, 其實很害怕寫這個「我」字。

可能,這就是hitrate是有,卻沒人留言的原因。

厭世?

友人說最近很厭世。

人由出生那刻,就是「出世」;
然後進入社會,被騙了的時候又是因為「入世」未深;
「入世」久了,看破紅塵,放下自身之慾,成小乘,為之「出世」;
以大乘,又為「入世」。

人一生不停進進出出,確實又真的很厭(笑)。

你出入了幾多次?

祝出入平安(大笑)。

Continue reading 厭世?

Every move you make (is bias) – 迷信心理學(2)

TVB上了一齣新劇,名為《讀心神探》,英文片名 Every move you make。

先不管TVB的一貫想抄不想認,只抄表面不抄精髓的無誠意作為。此片賣的是:靠著人的各種小動作,反映個人心理狀況,並以之破案。那些小動作,就是片名中的”your move”。

這不就正正是迷信心理學的例子嗎?

假如,如他們所說,當覺得不安時,人會不自覺摸摸下巴,減慢心跳以舒緩自己的緊張感。但覺得不安,也不一定正在說謊。在陌生的環境,會覺得緊張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假如只靠一點點的小動作就能斷定某人就是罪犯的話,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法官。

假如就憑一點點的可能性就把人判死刑,這是偏見,是bias。

Every move you make (is bias).

延伸閱讀:

迷信心理學

子非魚-談北韓

一直以來,對共產國家都存有莫名的好奇,但共產主義政權買少見少,而北韓也難保會不會有跨台之日。總想趁著它「還在」的時候去參觀一下。

時時都會聽到有人在說,要讓美國來解救北韓人民。真的好嗎?

共產主義下的人民的生活幸福與否,並不能用我們活在資本主義下的生活作為標準。即使強如中國,資本主義下也每天也有人不得溫飽、缺乏醫療。科技「落後」也不算很重要,百多年前人們都能在沒有電視之下,還不是能照樣生活,幸福的定義不單單在於物質,而重要的是價值觀。

當人們生來就是接受那一套教育,不認為自己有所缺乏,即使活得貧困也能活得開心。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我並不是說,在資本社會中長大的我們身上褫奪已經擁有的自由,我們會活得快樂。只是對於無法改變的狀況,也許不知道更好。

人的慾望會使人腐敗,人總是希望得到更多,變得狡猾、心計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咀臉有著怎麼著的變化,大概都能看得出來。一下子到了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沒有受過貪婪的歷練洗禮,要麼一起變得腐敗,要麼爭輸了還是被踩在最底層。

當迧士尼樂園裡,員工躲在後台看著大家在童話國度裡玩耍,你真的肯定你現在所知道的,是一切的真實嗎?你真的確定奧巴馬沒有天天和外星人接觸?如果有天說有外星人毀了你的國家,毀了地球,說要來解放你,你真覺得OK?

迷信心理學

雖然,心理學是一種學說;而「迷信」一詞一般是用於形容宗教之類,未經證實的事情。

迷信英語:Superstition)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

- Wikipedia

但重點其實在於不清楚,但相信。

坊間有太多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網站、資料。先不管那些似是而非的休閒書籍,就算是百年大師的權威之作,在翻譯之中的的偏差、在缺乏詳細專業解釋之下,自己拿來看所能理解的,亦未必是原著所指。

心理學和醫學有所相類似的就是,在身體上看得到的單一症狀,並不單單只得一種成因:

我身體發熱,可以是我感冒、也可以是因為的牙痛,也不會因為你曾經因為感冒而發熱,所以我今天不可以因為牙痛而一定是感冒。

同樣地,你曾經因為某事件而不高興,乃致化作精神/情緒病,今天我同樣經歷某事件而有少許不高興,所以肯定我是精神病。你曾因為怕麻煩而推說不懂做一件事,也不能因為我說不懂某件事而認定那是因為我怕麻煩和懶惰。你曾有過的劣根性,不一定就是我的,你對於我的斷言,若不是真確,對於我來說便是屈辱。我不是你,我不相久病成醫,我也不相信光看幾本書就能分析別人。

胃痛可以是胃潰瘍,可以是太餓沒吃東西,可以是胃癌,可以是太多原因。每一種成因,都有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事千絲萬縷,並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曾經「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在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亦不代表每一場龍捲風的成日都是蝴蝶拍翼,也千萬不能為了杜絕龍捲風而令蝴蝶絕種。世事沒有那樣的肯定。

相信不求甚解的表面,不是科學,是迷信。

 

Continue reading 迷信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