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Tag: Hong Kong
荔枝
客家婆婆
手錶修理
電氣化火車
電視 貓
大白兔糖
林子祥
雲吞麵
點心
盧國沾
果欄 貓 watercolour on paper
虎豹別墅萬金油花園 watercolour on paper
九龍城,香港 watercolour on paper
麻雀,香港 watercolour on paper
小孩,香港 watercolour on paper
老人,香港,watercolour on paper
陀螺
李氏力場
話說,
香港有個李氏霸權,
樓宇住屋、
股票市場、
交通通訊、
乃至柴米油鹽生意都有渉足。
假如,
香港放一天假,
李家口袋會少了幾多,
我們無法估計。
傳說,
為了避免因為天災颱風而休市放假,
香港有個李氏力場。
李氏力場是一個廣泛於香港流傳的惡搞,「虛構」香港首富李嘉誠發明了一個能阻擋颱風吹襲香港的力場,因此令近年香港較少受到颱風正面吹襲而導致停工停課,即使有颱風襲港,都會在周末或下班後至上班前的時段出現,令股市不受影響,市民也不會因颱風而獲得額外的假期。
﹣維基百科
這個力場要做起來的話,
這個設施應該會很大,
投資成本也高,
「怎麼想也沒可能真的實行吧?」
大家都是這麼想著,
繼續想這只不過是個悪搞。
這樣實在太小看了李大實業家的商業頭腦了。
力場,
你根本就每天都能看到,
他沒有花費李氏什麼額外投資,
也輕易能在財務報表上正常伸報,
還為他帶來豐厚收入。
力場,
有另一個名字:
屏風樓
寫在界限街以南
住在士美非路,全港碩果僅存的,英文街名只有一個字的街道。Smithfield,沒有Road 字在後。因為Field 就已經是街道。Field 就是 field,Road 就是 Road。
(圖片來源:Wikipedia)
可惡的是,Google Map 把它冠上了Road,整件事變得冗贅。
該道路除了是香港島上少數以「路」作為後綴的道路之一外,其英文名稱「Smithfield」也是香港少數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
2007年2月2日,地政總署公告欲將道路名稱改為「士美菲路」(Smithfield Road)[1]。其後地政總署放棄更改英文名稱,同年10月18日的公告只擬把中文名稱更名為「士美菲路」[2]。
(來源:Wikipedia)
在界限街以南,街道名稱都是充滿英國文化氣息,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點滴。又何必急於把殖民地色彩去掉呢。即使真的要改,請把它改成更好的--君不見新界北的街道都是兩個中文字堆砌出來的名字,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也絲毫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名字。
例如:天水圍近香港濕地公園一帶,有天秀路、天暉路、天影路、天瑞路、天葵路等等。
我不知道天上有葵花,也何以天會有影子。
不是要崇洋媚外,只是在擁抱袓國文化以外,也請多加思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