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說webmail

話說上學的時候,有一個科目,在比起Upload課堂相關資料,老師在Yahoo!HK開了一個common mailbox。

也許比起特意去開啟Ftp,又要update html頁內容,email真的比較來得方便一些,可是對於看的人並不然。

  1. 因為大家都在web mail裡面看,很多email都已經是marked as read,要找出哪個mail還沒看過真的很費神。
  2. 充斥著不應該是我們需要看的資料,例如某某Project group的Team leader 個人電郵地址及電話號碼。
  3. 那些email在上星被某人用outlook一下子sync掉。全部不見啦,那人也是無法把email sync 回去吧。所以就是永遠地憑‧空‧消‧失。

據說tutor要把那人揪出來。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 Murphy’s law

凡是由人所做的事都可能會錯,抓得了一個,還是會有下一個,要揪住人家的無心之失,反不如把漏洞早早修補吧。

 

說起手持流動裝置,Push功能也是相當重要呢。

不甚長進的Microsoft Hotmail也在上月底開始支授Push了,其他公司實在要加把勁呢。(心)

gmail vs 傳統webmail – IMAP 與 POP3

科技這東西,是不進則退的。當你的對手都在進步,你還原地踏步,一下子就會落後了。

在Gmail以前,在web mail之中普及的通訊協定(Protocol)一般為POP3(全名為Post Office Protocol – Version 3),原理就像是有

人把信寄到你手上之前,先到了郵局,然後郵差把信送到你家(或是你到郵局取件)。信只有一封,拿走了就沒,雖然也可以Save 一個Copy 在Server裡面,可是一但拿走了,就沒法把信件反向Sync 回去;而且在A電腦裡面讀過的,要是在Server

留了備份,到B電腦裡看的時候,相同的email依然是unread。要知道,人是流動的,未必會一整天都用同一部電腦,而且電話、ipad、ipod等等等等流動裝置不斷推陳出新,還用POP3下載所有e

mail,逐個遂個地看看,又想想自己是否已讀,掛萬漏一也無可避免。亦隨著流動裝置的普及,要把所有email一次過下載再看哪些原來是SPAM,光是數據流量的計費和下載時間已經相當可觀了吧?

我們不想為了讀沒用的SPAM mail而浪費金錢和時間,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應運而生。相對起POP3的單向性傳輸,IMAP是雙向的,它的屬性儲存在Server上邊:你要是Delete Mail,在Server上再也看不見;讀了的到哪裡看都是讀了;是SPAM的哪裡都是SPAM;Folder 也只需整理一次,然後到哪裡看都是一樣;非常方便。

另一方面,IMAP的話可以選擇需要讀的時候才下載的方案,先下載標題,到需要才下載郵件的主體。比起動輒要把所有email從server下載來,無疑是節省了時間和流量。

*在Gmail裡用IMAP的時候,是要先在Settings裡面enable IMAP哦!

Continue reading gmail vs 傳統webmail – IMAP 與 P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