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 move you make (is bias) – 迷信心理學(2)

TVB上了一齣新劇,名為《讀心神探》,英文片名 Every move you make。

先不管TVB的一貫想抄不想認,只抄表面不抄精髓的無誠意作為。此片賣的是:靠著人的各種小動作,反映個人心理狀況,並以之破案。那些小動作,就是片名中的”your move”。

這不就正正是迷信心理學的例子嗎?

假如,如他們所說,當覺得不安時,人會不自覺摸摸下巴,減慢心跳以舒緩自己的緊張感。但覺得不安,也不一定正在說謊。在陌生的環境,會覺得緊張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假如只靠一點點的小動作就能斷定某人就是罪犯的話,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法官。

假如就憑一點點的可能性就把人判死刑,這是偏見,是bias。

Every move you make (is bias).

延伸閱讀:

迷信心理學

迷信心理學

雖然,心理學是一種學說;而「迷信」一詞一般是用於形容宗教之類,未經證實的事情。

迷信英語:Superstition)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

- Wikipedia

但重點其實在於不清楚,但相信。

坊間有太多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網站、資料。先不管那些似是而非的休閒書籍,就算是百年大師的權威之作,在翻譯之中的的偏差、在缺乏詳細專業解釋之下,自己拿來看所能理解的,亦未必是原著所指。

心理學和醫學有所相類似的就是,在身體上看得到的單一症狀,並不單單只得一種成因:

我身體發熱,可以是我感冒、也可以是因為的牙痛,也不會因為你曾經因為感冒而發熱,所以我今天不可以因為牙痛而一定是感冒。

同樣地,你曾經因為某事件而不高興,乃致化作精神/情緒病,今天我同樣經歷某事件而有少許不高興,所以肯定我是精神病。你曾因為怕麻煩而推說不懂做一件事,也不能因為我說不懂某件事而認定那是因為我怕麻煩和懶惰。你曾有過的劣根性,不一定就是我的,你對於我的斷言,若不是真確,對於我來說便是屈辱。我不是你,我不相久病成醫,我也不相信光看幾本書就能分析別人。

胃痛可以是胃潰瘍,可以是太餓沒吃東西,可以是胃癌,可以是太多原因。每一種成因,都有不同的治理方法。世事千絲萬縷,並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曾經「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在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亦不代表每一場龍捲風的成日都是蝴蝶拍翼,也千萬不能為了杜絕龍捲風而令蝴蝶絕種。世事沒有那樣的肯定。

相信不求甚解的表面,不是科學,是迷信。

 

Continue reading 迷信心理學